此篇記錄的這本書,是小賀 2018 年十月份,參加「搜尋內在關鍵字」訓練課程後,才知道的一本書。這本書談的內容,有什麼幫助呢?回想一下,你是否有類似的經驗:
(情境一)不得不出席某場會議,人坐在會議室裡,但心思卻集中在自己筆電裡的某張試算表。突然被詢問看法時,完全狀況外;或是一邊參與討論,內心卻糾結在待會要處理的某封信件、某通電話,導致兩邊事情都進展緩慢...
(情境二)禮拜天的放假約會行程中,心思卻不由自主的飄移到隔天上班要處理的某項重要任務。沒辦法專心陪伴另一半,也因此感到焦慮或浮躁...
(情境三)下班後吃飯或走在回家路上,卻一邊滑著手機,頻繁查看臉書或是社群軟體的未讀提醒。結果晚餐食之無味、搭車還坐過站...
也許現在讀到這篇文章的你,也有過類似的經驗。人此刻在這裡,思緒卻早已飛到不同的時間跟空間。身心不一致,便容易感到焦慮、浮躁、疲勞、不開心。時間一久,也更難發現這可能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某一天,在一場會議中的我,思緒又飄移了,擔心著等下要回座位完成的報表。但是這次有點不一樣,我竟然覺察到自己陷入這個身心不一的狀態。就因為這次無法解釋的覺察,引發我的好奇,讓我走上了尋求解答、提升工作效能的閱讀之路。
時間快轉到那場會議的兩年後,我才發現,原來最根本要學習的,不是時間管理或工作術這些認知跟方法,而是所謂的「正念」,或者說是「覺知」。(Mindfulness)
在 2018 年的十月,小賀透過閱讀社群認識的一位前輩,天下雜誌的行銷總監王櫻憓,她分享了「搜尋內在關鍵字」的課程資訊,因為好奇而報名參加的我,當時並不知道,原來這個課程(內容同此篇文章記錄的這本書),就有我當年問題的解答。
![]() |
2018.10.19 - 20, 小賀報名參加「SIY(Search Inside Yourself)訓練課程」 |
※之後會整理參加兩天訓練課程的筆記跟心得
--------------
「搜尋內在自我」的三個階段:
1. 訓練專注力:
2. 擁有自知之明與自主性:
利用受過訓練的專注力,創造高解析度的覺察力,藉此覺知自己思維與情緒的過程。能夠清明地觀察我們的思想流向與情緒的變化,並客觀地用第三者的角度來觀看。建立深刻的自知之明後,最終便能夠完全自主。
3. 培養有用的心理習慣
本能的第一個念頭:我希望這個人快樂
--------------
高曼將 EQ 分為五個範疇:
1. 自我認知
2. 自我調節
3. 自我激勵
4. 同理心
5. 社交技巧
如何開始 EQ 訓練?就從訓練注意力開始。
強壯、穩定且富洞察力的注意力,能夠提供我們平靜和清澄的心智,這就是 EQ 的根源。
而訓練注意力品質的方法,就是所謂的「靜觀禪修」。從注意呼吸開始。
--------------
全書架構:
呼吸,就好像生命維繫於此
不打坐也可以放鬆靜觀
通往自信的自我認知之路
駕馭你的情緒,成為自己的主宰
自我激勵的藝術
透過瞭解和同情他人,培養同理心
讓效能與親和力並存
通往世界和平的簡易三步驟
--------------
在這個人手一機、數位資訊不斷爭取曝光的注意力稀缺時代,你我也許從未想過、但都需要知道:如何守住自己的注意力?
答案可以上網搜尋,但一不小心,我們又被注意力商人給影響,忘了這個問題的存在。
或者,我們也可趁還來得及時,立刻放下手機,回到內心自我,搜尋內心的關鍵字。
--------------
書名:《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》
作者:陳一鳴
博客來連結:點我前往
(最近更新日:2019.01.28)
★相關文章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